莎翁汤翁同台对话,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在伦敦世界首演
作者:admin 时间:2016-08-08 20:07
字号
注:本文图片均由赵程晖拍摄。
《寇流兰与杜丽娘》伦敦首演。 大概是中国戏曲界历史上第一次,一个剧团把一部新创作品的首演放在了英国伦敦,这个某种意义上,世界戏剧的中心。
伦敦西区的孔雀剧院,舞台上,《寇流兰与杜丽娘》演至尾声,观众尚未从震撼的场面中缓过神来,舞台上打出了两行字幕:
“公元2016年,中国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两剧改编为《寇流兰与杜丽娘》,公元2016年7月23日,《寇流兰与杜丽娘》于英国伦敦首演。”
随即,演员几度谢幕,剧场里掌声雷动,观众迟迟不愿离去。
两位年轻的英国帅哥一直等到全场几乎没有了观众才最后离开,满脸意犹未尽的样子,不停发出 “Amazing! ”“Fantastic!”的由衷赞叹。一群结伴来看戏的中国观众一边走出剧场一边连赞“太棒了”。几天后的中英戏剧交流会上,现场挤满了前几天看戏后仍充满兴趣的观众。
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大家逝世400周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这一纪念年特别创排了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首次将莎士比亚的《寇流兰》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同置于一方舞台。伦敦既是《寇流兰与杜丽娘》的世界首演,也是其在英国访问交流和欧洲巡演的开启。
“如果说,四年前的《江南好人》是小百花接轨西方戏剧的里程牌,那么,这次的《寇流兰与杜丽娘》将是我们真正开始了中国越剧置身世界语境,与之对话的远行。”身为团长和主演,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对这一次意味深长的英国首演,有她背后更多的愿景,关于越剧如何走向世界,戏曲如何与世界对话。
寇流兰和杜丽娘第一次在舞台上对话
把莎士比亚笔下的英雄悲剧《寇流兰》和汤显祖的明传奇《牡丹亭》这两部迥异的作品放在一个舞台,并且以越剧的形式完成创作,挺难让人想象。
一开始,茅威涛自己也心里打鼓,排莎士比亚,她可以选《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第十二夜》这样的,她甚至还一直想演《哈姆雷特》,“越剧一直都擅长表现男欢女爱、才子佳人,选这个几个我会驾轻就熟得多。”
但《寇流兰》是导演,也是茅威涛丈夫郭小男最喜欢的莎剧:“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是个思想家、罗密欧是个谈恋爱的小男孩、理查三世是个居心叵测的政治家,都不足以表达莎士比亚的思想,只有《寇流兰》,他最接近人类历史过程的全部,最接近今天。在我生命的有生之年,我决定把这部作排出来,并且把这个角色给我太太。”
2015年,中英两国间启动了首个文化交流年,两国文化关系史也迈上了里程碑的一年。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访问英国时提到,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加深相互了解。
彼时,《寇流兰》已在创作计划之中,而小百花的青年演员正在排练向昆曲学习移植的《牡丹亭》。郭小男突发提议,把两个作品做成一部戏,让寇流兰和杜丽娘同台对话。
《寇流兰与杜丽娘》由此“合体”。茅威涛决定同时挑战寇流兰和柳梦梅。那时的她刚动完一场大手术,医生建议她休养半年,但大病初愈的茅威涛没有抵御住两个角色的诱惑,一边投入寇流兰的全新创作,一边向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从头学起《牡丹亭》。
寇流兰是桀骜不驯的战争英雄,柳梦梅是多情柔弱的风流书生,茅威涛不仅要扮演两个东西方的迥异男性,还要两个表演体系里来回穿梭。但英国演出时,茅威涛跨越中西戏剧、超越性别的表演,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惊叹。英国国家剧院的行政总监Lisa Burger看完后感慨说:“这样两个角色,尤其是寇流兰这样具有强大力量的角色,竟然由一个女性演绎,实在不可思议。”
郭小男
而作为这场对话的“始作俑者”,郭小男表示:“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除了两位剧作家逝世400周年的纪念,也是希望在人文层面上能够产生一些比较和思考,这是一次东西方文化非常难得的交流。在生命意义的话题上,以一男一女、一刚一柔、一阴一阳、一西一东的形式给予最特殊的呈现。”
在伦敦最主流的剧场演出
但要把《寇流兰与杜丽娘》带到英国,要在伦敦西区最主流的剧场售票演出,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
创作本身也充满难度,排练时不断推翻修改,国内彩排时也并没有一致叫好,茅威涛出发前还有些忐忑,担心国外观众能否接受这样的拼贴穿越。
没想到的是,在伦敦的首演,收获了观众意外的热情和反响。
两场演出吸引了上千名观众。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英国国家剧院、皇家歌剧院等英国最主流剧院的负责人都来到现场,伦敦媒体和评论家也关注到这个来自中国的演出。
也许因为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戏剧产业和剧场体系,伦敦的观众,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观众都更包容开放,更能接受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
为《泰晤士报》、《舞蹈周刊》等主流媒体撰稿的知名剧评人多纳德看完后连发了几条Facebook评论:“我很爱这部作品。把这样两部戏组合在一起,这是个很勇敢地尝试,甚至说有点奇怪,但是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它结合得非常巧妙,因为战争和爱情都是跨越种族,文化和时代的话题。”
皇家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戏剧学系主任乔恩和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戏剧与舞蹈学院教授克里斯不约而同觉得这是部“让人激动的作品”。乔恩表示,”在舞台上以鲜明地对比呈现了两部如此不同的戏剧作品,对于两种文化下的观众可谓一箭双雕”。而克里斯则认为:“不仅仅是在舞台语言上贯穿了两部作品。更是通过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把来自不同时代、文化和种族的人物区别开,形象化。这样的水准,不是在很多作品中能看到。”
现场更有不少在英国生活工作的中国人,让人意外的是,这些极为熟悉越剧的观众也对这样充满革新实验的形式表达了接受甚至赞赏。
一对上海的老夫妇在首演和交流活动时都是最早到场,两人在上海时都是茅威涛戏迷,不想在伦敦遇到演出。看完演出的他们十分兴奋,表示对革新并无接受障碍:“茅威涛一直就是喜欢搞创新的。这次把中西两个戏放在一起演,挺有新意的。”
两位年轻的姑娘结伴来看演出。一个是在伦敦定居了6年的杭州姑娘,以前经常看小百花的越剧;另一个在伦敦学习工作10年的北京姑娘,在伦敦看了上百部音乐剧。两人对越剧经验感受不同,但看完都觉得这已经不是想象中的戏曲:“这部戏没把自己当越剧在做,是想做一个类似音乐剧的东西,这个意识特别强。整体很现代。”
有趣的是,相比更多中国观众钟情于《牡丹亭》的部分,大部分英国观众都对“寇流兰”的部分表示十分喜爱,很多人甚至表示演出让他们想到了公投等现实话题。英国国家剧院的行政总监Lisa Burger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分熟悉,但她依然对这个全女班的剧团能演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感表示惊讶。
中国的戏剧需要让世界知道
在伦敦的首演之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又造访了莎士比亚的家乡斯特拉福德。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仿照莎士比亚时代的天鹅剧场里,展示了《寇流兰和杜丽娘》片段。皇莎艺术总监格里高利·道兰带着自己《李尔王》的剧组,以及莎士比亚研究学院院长等嘉宾一起观看了表演。剧组常年演出莎剧的演员们对中国戏剧有着如此细腻高级的表演,表示了赞叹。
而在小镇上的莎士比亚故居的二楼展厅,英国人很多年前就把汤显祖和塞万提斯一起,作为莎士比亚同时代作家介绍。只是,这一回,杜丽娘的“惊梦”第一次真的唱响在他的后花园,并且吸引了所有游客的围观。
在莎翁故居的表演
在郭小男看来,带着中国戏剧到英国来,面对的是伦敦西区这么多强大的作品。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这里,以一种交流的形式,都是一种投石问路。“小百花为了和世界对话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我给她们排过日本戏、韩国戏、布莱希特的戏,现在是莎士比亚的戏。做了一二十年,就是希望从原来古老的中国戏曲形态中不断变化出来,如何现代化。而我最大的痛苦,就是传统艺术太博大精深。”
“曹禺的女儿曾经告诉我,她们在英国丽兹曾经举办过一个曹禺的纪念活动,发现英国人对曹禺的认知几乎是零。也因此,我们中国戏剧现在面临的很大问题是,如何让世界知道中国戏剧。在这方面,我觉得小百花做了一个特别有勇气的探索和尝试。” 此次欧洲巡演的制作人李东表示,目前,一切都还只是迈向国际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imToken新闻报料:400-888-8888 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莎翁,汤翁,同台,对话,越剧,《,注,本文,图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