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双重标准”如何破
作者:admin 时间:2016-08-08 20:07
字号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跨国公司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越来越难以接受。从耐克的“单气垫”到苹果的售后服务,从大众汽车变速箱问题到丰田的“踏板门”……乃至此次宜家“夺命柜”事件。
一直以来,跨国企业都是高质量、严标准的代名词。可一到中国,似乎变味了。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在于中国执行的相关行业标准偏低。最终导致流通到中国和国外市场上的产品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
行业低标准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外企进来变成“枳”。一些国内企业出口日本、欧美的产品标准也要大大高于其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标准,之前热议的到日本购买马桶盖事件便是一例,这又何尝不是双重标准呢?
由此看来,“双重标准”并不是跨国企业的“专利”,国内企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跨国公司对国内消费者的“歧视”,并不是刻意针对,而是国内行业标准没有和国际同步。消费者被“歧视”、“双重标准”盛行,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召回制度、行业标准、违法成本、消费者维权等,没有实实在在地做到位,没有跟上其他国家的步伐。结果才导致了企业的傲慢和消费者权利的羸弱。
所以,在要求跨国企业对国内消费者一视同仁的同时,也别忘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标准也应该尽快与国际接轨。
责任编辑:imToken新闻报料:400-888-8888 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社论,】,“,双重标准,”,如何,破,在,中国,

继续阅读